亚军和季军谁更高兴
夏季奥运会共28个大项,其间田径、游泳、体操等又包括了众多分项。这些项目都会产生冠军、亚军和季军。相比于那些与奖牌无缘的运动员,这些幸运儿自然是非常幸福。但是,登上领奖台的这3位运动员的心理感受是否一样?是不是心情和成绩成正比?到底什么因素影响到人们对结果的满意程度呢?
是否满意与预期紧密关联,当结果超出预期,人们就感到满意;结果等于预期,基本满意;结果小于预期,不会满意。但是,预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有时人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预期是什么,对结果的满意程度到底由什么来决定,为此,心理学家提出了满意感产生的第二种机制——社会比较理论。
社会比较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他认为,人都有一种普遍的内驱力,来评估自身的观念和能力。在缺乏对自己能力的客观衡量标准的情况下,一般人都会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获取自我认知的信息。当然,人们不会随意地选择一个比较对象。
选择不同的人来比较,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比较效果。于是就产生了上行比较和下行比较。所谓上行比较,就是选择某一个能力比自己强的人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会激发人们去努力超越自我;下行比较,则是与自己差的人比,心理学家实验证明,和不如自己的人进行比较时,自尊水平会提高。
现在,回到领奖台上看,亚军和季军的社会比较可能不一样。亚军为第二名,以一种相对安全的心态登上领奖台,他可能更多地想改变自己的相对位置。因此,亚军的比较对象是冠军。一般亚军的心理可能会是这样的:我要是再努力一点,就有可能问鼎冠军了。而季军不一样,他比较的对象更可能是那些没有机会登上领奖台的同伴。与不如自己的人相比,他的自尊水平就会提升。因此,专家们推测季军可能会更满意自己的比赛结果。
虽然这一结论也许不适合每一位运动员,但是心理学家认为,运动员或者每一位关注赛事的观众如果期望提高对比赛结果的满意度,推荐采取两个办法:首先是降低预期,即对比赛的结果作保守估计,不要过于乐观;第二,从保持自我感觉良好的角度看,不能总和胜利者
本文选自:北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