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连云港心安草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心理新闻
自杀成中国青年人头号杀手
新闻来源:    点击数:1187    更新时间:2010-8-24    收藏此页

专家为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开处方

一、 自杀已经成为中国15岁至34岁人群的头号杀手,每年大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新华社援引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中国每天大约有685人自杀,每年有约2百万人试图自杀。路透社报道,“政府应该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年轻人适应社会以及应对挫折的能力”,世贸组织专家菲利普斯(Michael R. Philips)表示。9月上期,中国媒体曾报道,近1/4北京地区的大学生患有临床忧郁症,反映了学生再经济上的压力、学业上的竞争以及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公布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自杀已成为中国全部人口第5位、15至34岁人口******位的死因--自杀与心理危机已经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是世界上自杀率******的国家之一,总的自杀率为10万分之23,而国际平均自杀率仅为10万分之10,中国自杀率是国际平均数的2.3倍。 调查显示,中国独立的自杀危险因素依次为:抑郁程度重,有自杀未遂史,死亡当时急性应激强度大,生命质量低,慢性心理压力大,死前两天有严重的人际关系冲突,有血缘关系的人有过自杀行为,朋友或熟人有自杀行为。 在中国,许多自杀者并没有精神疾病,其自杀是在遇到强烈人际关系冲突之后迅速出现的冲动行为。70%左右的自杀死亡或自杀未遂者从来没有因为其问题寻求过任何形式的帮助;60%的自杀死亡者和40%的自杀未遂者在自杀当时有严重精神疾病;全国的综合医院每年有200万急诊自杀未遂病人,但在其急诊治疗期间接受过精神科评估或治疗的不到1%。而在国外自杀案例中的精神疾病患病率达90%以上。 根据调查显示,在中国659例自杀未遂者中,仅38%在自杀当时有精神障碍。许多自杀未遂者表现为冲动性自杀行为:37%的自杀未遂者自杀前考虑自杀的时间未超过5分钟,60%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两小时。对于自杀未遂者来说,夫妻矛盾和经济困难均是最常见的社会刺激源。60%自杀者前两天有一个急性诱发事件,一般是人际关系矛盾。研究还表明,每1人自杀会对周围的5个人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联合国新闻局日前公布的一份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每年世界上约有90万人死于自杀,这意味着每40秒就要发生一起自杀事件。据俄罗斯新闻网报道,联合国新闻局指出,自杀在死亡原因排名中列第13位,同时也是导致15岁至44岁人们死亡的三大主因之一。近45年内,世界上自杀事件数量增加了60%。传统意义上老年男性中发生的自杀事件率******。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指出,无论是在第三世界国家,还是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年轻人的自杀事件数量已呈现高增长的态势。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为,抑郁(占90%)、贫穷、失业、判刑前的恐惧、家庭不快、情欲、生活厌烦和重病是自杀的主要原因,其中大多数发生在出现社会经济、家庭和个人危机阶段。据悉,此前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会议上,专家们曾建议在国家级别上限制获得自杀工具的可能,如农药、药剂和武器。与会者还呼吁,国家必须要提高对患有心理疾病居民治疗的责任性,特别是对待那些忧郁、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经常酗酒的人。目前喝农药自杀的事件非常多:每年有接近300万人喝农药来试图自杀,其中25万人最终死亡。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指出,近10年来,有60%至90%的自杀事件是在由于喝农药导致的,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特利尼达等国。此外,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强调称,只有少数的自杀事件是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发生的,大多数自杀者都会公开表明自己的自杀意图,因此必须要认真对待这种自杀意图。

二、 日前,“刘德华的疯狂粉丝杨丽娟之父自杀”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究其根源,她的疯狂行为,始于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时期。几乎在这一事件发生的同时,年仅14岁的广东肇庆市初一男生潘晓(化名),为了拒绝家人和学校老师对其剪短发的要求而选择了自杀 。

乍看起来,这两起事件并没有什么相联之处,一个是疯狂迷恋明星并导致亲人离世,一个是因为剪发这种“小事情”而自残乃至自杀。然而,当我们为两人的心理扭曲而唏嘘、愕然时,又不约而同地会问道:现在青少年的心理何以变得如此空虚和脆弱?

有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导致死亡。由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得不又一次引起我们的关注。

【专家支招】早预防早发现是******的办法

受访专家: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理科主任刘军

记者:很多人在问,为什么现在青少年的心理如此脆弱?

专家:总体来说是与时不能俱进,适应能力差。首先,社会变化太快,快到人类心理适应能力的提高无法跟上社会变化的脚步;其次,成年人自身的心理调节没有做得很好。家长们给予孩子过多的物质享受,回避不断变化的家庭、孩子存在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愤怒、悲伤、焦虑等情绪,以致孩子采取极端的行为。家长们常常帮孩子铺平成长道路,剥夺了孩子们体验生活的机会,让他们长不大,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再者,社会的诱惑太多,孩子们自我功能没有很好地培养起来。家庭氛围的不适,学业的压力大,独立性与依赖性之间的矛盾,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生理发育激素水平改变以及过分理想化产生的孤独感,社会支持资源不充分等等。

记者:能不能介绍一下目前我们国家青少年心理的现状,具体存在什么样的心理问题?

专家:青少年处于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经常认为他们的行为在他人的眼中是非常重要的,常常对自己存在全能与不朽的幻想。然而,此阶段生理性的自卑和害羞,好吃、好睡等身体发育的困扰,性冲动的压力,精力旺盛无处发泄以及认知水平上过分的理想主义,过分强调社会体制存在的问题,价值观单一等,又使他们常常陷入痛苦之中。还有,与伙伴的交往特别是异性交

往的渴望等,也会导致孩子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愤怒、退缩,偏差等行为。目前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睡眠问题、抑郁、焦虑、恐惧、退缩、对立违抗、品行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药物滥用、网络成瘾、学业困难等。

记者:诱发青少年自杀的因素有哪些?

专家:主要是各种压力事件:学校事件如老师的批评(服装、头发、成绩);身心发育(身高、体重、性征等);家庭事件(家庭氛围、单亲、重组家庭、经济、家庭暴力、忽视、家长过分期待等);同伴压力(同性、异性竞争、被拒绝等);自我压力(对自己期望过高)等。

记者: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上,学校、社会、家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专家:主要强调的是社会的支持:国家教育体制的改良,应试教育模式的修正,媒体的正面宣传和知识教育;学校心理老师配备,素质的提高,经常开展集体情绪疏导,人际关系互动培训,特别是新生和毕业班学生;家庭是最重要的一环,主要包括父母自身的成长(家长学校等),夫妻关系与父母角色之间的协调,亲子关系处理,性教育,家庭功能的改善,提高家庭成员处理问题的能力等,使孩子最终能获得安慰、互助、理性、安全的状态。如果做好以上几点,就可以大大减轻自杀等情况。如果发现有苗头要组织危机干预,早预防早发现是******的办法。

【心灵处方】如何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处方一:生命教育要贯穿始终

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患有心理疾病,二是有心理危机,如突发的家庭悲剧、个人感情失落、强大的学习压力等。

从心理分析上来看,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原因,首先是缺少化解压力的手段;其次,部分青少年心里一直存在“心理病毒”,那就是“如果……我就自杀”,遇到事件的突然刺激,就会激活“病毒语句”;再次,青少年生活空间狭小,遇到负面事件刺激更容易失去生活乐趣。

针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特点,让生活变得快活是最有效的抗自杀方法,这就需要立体式地构建心理健康。首先要把生命教育贯穿始终,孩子越是面临压力,越要强调生命价值、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要以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为核心,不要把眼光只盯在成绩的增长上,而要关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经常和他们讨论人生大事和人生经验,在交流中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进行危机应对手段教育。最后,心理教育、心理健康应先从父母开始,然后是教师,最后再到孩子身上。青少年心理教育首先要对家长、教师减压,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处方二:学校增开心理辅导课

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尤以抑郁症最为突出。在抑郁症爆发之前,青少年会产生自闭、精神困顿等不良症状。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家长和学校的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疏导或进行心理教育,避免过多的埋怨和怪责。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青春期转型阶段,是人格被认同的一个过程,是对过去角色的置换,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他们希望能够得到社会、家长和老师的认同。当青少年发生心理疾病时,家长和老师一不留意,就很可能会忽视。现在部分孩子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制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遇到困惑的时候,会用极端的方式来解决。所以,培养孩子的心理适应能力很重要,这需要家长特别留心,也需要学校做好充分的心理辅导。

部分教育界人士认为,学校内设立心理咨询室确实是可行的办法,但更应注意到心理教育应该是持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中小学校能针对学生年龄段特点每周或定期开设心理辅导课,收效会更好。同时,家长和学校也要端正教育态度,功利化教育导向只能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总页数:1  第  1    页 
上一篇:新兵抗灾心灵受创 心理干预后又上“前线”   下一篇:专家:孩子******别提前入学 影响心理和性格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返回
服务电话:0518-85603105,15312133705 邮  箱: 529357153@qq.com
公司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通灌北路(******人民医院向北20米路西)东新绿苑A5-405、406室
版权所有©连云港心安草心理咨询中心  |信通网络- 连云港网络公司 技术支持  网站管理
同盟站点:连云港心理咨询 连云港心理  连云港心理咨询 连云港心理 连云港心理咨询 连云港心理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2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