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为什么幸福的家庭都有相似之处呢?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说明在婚姻家庭的经营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比如我们常讲的“新‘门当户对’原则”、“文化原则”、“性价值观匹配原则”,这儿我主要分析婚恋中的“是非观原则”。
什么是婚恋中的“是非观原则”?
“是非观原则”是指在选择恋爱或结婚对象乃至在婚姻的经营中,要有一个“是非观”,要学习用“是非观”来看待恋爱和婚姻中的另一方,通俗一点来说,就是看另一方是否能明辨是非,且“不因恶小而为之”。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个不用你说我也知道,谁会去找个“坏蛋”谈恋爱结婚啊。其实不然,在很多电视、电影、小说里,黑帮老大或者街头小混混都有很多女人喜欢。又有人会说,那不是现实生活。是的,电视、电影、小说不是现实,可也是源于现实生活的,取材于现实生活的。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真正有不少人像“飞蛾扑火”一样,义无反顾地投入“坏”男人的怀抱,甚至出现了一句很流行的说法,叫做“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在他的“四端”学说里就提出,人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孟子认为“是非之心”是“智之端”。我学习孟子,认为人们在婚恋中也应该有“是非之心”。也就是说,不管是在选择恋爱或结婚对象时,还是在婚姻家庭的经营中,都需要我们有慧眼来辨别对方是否能明辨是非,辨析对方的价值观是否是向善的。
要明确的是,这里说的“是非观”不是指婚恋中的另一方对自己好与否,而是指对方在为人处事上是否有正确的“是非观”,是否有能力正确判断身边发生的事情,正确判断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及他人可能造成的好或坏的影响,并选择做对自己和他人有益的事情,避免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靠谱吗?
记得我接过这样一个咨询案例,求助者因为丈夫经常打骂她,她忍受不了了想要离婚,所以前来求助。求助者回忆和丈夫认识、交往和生活的过往时说,她认识的时候丈夫对她很好,所以明知道他有点不务正业、经常******、对父母也会大声呵斥甚至动用拳脚,还是被他“对自己的好”感动了,而且觉得这样更好,老公不孝顺公婆,也就不会要求她去照顾公婆了。因此,她不顾父母的反对和他结了婚,刚结婚的前两年,丈夫对她很好、体贴入微,而且从来不要求她对公婆怎样。但后来丈夫慢慢地就开始看她不顺眼,开始挑剔、喝骂甚至拳打脚踢。她不明白为什么丈夫对她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其实,这就是因为求助者在谈恋爱和婚姻生活中没有坚持“是非观原则”。在选择男友时,她没有“是非之心”,也就是没有运用“是非观”辨别对方是否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仅仅依据了“对自己好”这一条标准,在婚后的家庭生活中,她也没有坚持正确的“是非观”去感化和影响老公,而是和老公一样,不孝顺老人,好逸恶劳。
“是非观原则”是恋爱关系和婚姻关系能否长久和睦的保障。求助者要改变自己的现状,就要先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原则”,再去影响和带动丈夫,以求得家庭的安稳和幸福。
“浪子回头金不换”,另当别论
当然,特列也是有的。我们或许听过这样的故事:某某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吃喝嫖赌无恶不作的街头混混,父母亲人都已经对他绝望了,但是突然某天,他认识了一个很好的女孩子,并且成功地把她追到了,从此后,他彻底地变了一个人,“浪子回头”了,以至于有一条俗语“浪子回头金不换”。
我们还是要分析一下这个故事的特殊性。在这样的故事里,女主角一般都是从小备受父母疼爱、善解人意、正直大方,且有魅力影响他人的人,而男主角也是有“善根”、有“悟性”的人。我要强调的是,在这两个人的感情碰撞中,女方不是选择了对方的“恶”,而是慧眼看到了隐藏于对方内心的“善”,或者是判断对方存有“向善之心”,并且愿意用自己的“爱心”、“仁心”和“耐心”、用自己的“正能量”去激发和影响对方,这时候爱情就是“催化剂”,最终使“浪子”变成了明辨是非的人。
因此,婚恋中有矛盾的普遍性,也有矛盾的特殊性。在选择恋爱或结婚对象时,要用孟子教给我们的“是非之心”,使自己的选择趋于明智;在婚姻的经营中,也要有“是非观原则”,使整个家庭走上健康和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