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提起蓬头垢面的“痴子”,我总是非常恐惧,大人们往往用“痴子来了",这句话来吓孩子,那时候,新浦街有个最有名、最可怕的“痴子”,他叫“大鹰叼”,既会叼小孩,又会打人,大人们就是这样说的,于是,这种恐惧一直伴随到我成年,直到我学医以后,我还是看见他们,就远远躲开。
但是,学完心理学之后,我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了解精神病人,他们的精神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呢?
带着巨大的好奇,一个明媚的下午,我在朋友的帮助下,来到了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的名字比我想象的好,不是叫精神病院,或者疯人院什么的。
令我惊讶的是,一把带铁链的大锁将精神科的大铁门紧紧锁住,一群精神病人正在门里等候分发水果,大约是家里送来的,护士正在分发,一把大锁便把精神病人与社会隔绝, 这景象哪里是病房,简直就是牢房,我不禁想起弗洛伊德时代对待精神病人的治疗方法,实际上就是关押疯人的地方,怎么社会发展到今天,对于精神病人的治疗仍停留在中世纪时代?
几个精神病人听说我是“检查组”的,赶快诉说吃饭吃的是猪食,医生态度是怎样的差。其思维表达都很严谨,一位姓马的问我:你是否会做手术,我说:我会,他说:那你不小心会不会把人家的头切下来,我说:怎么会了,我笑起来,姓马的病人也大声笑起来,俨然象是一位正常人,然后,他又提起其他话题,说个不停。
大铁门为我这个”检查组“的人,开了,我和朋友小樊,随着这一群病人一齐走进大厅,这里既是饭厅,又是活动室,墙上还挂着一台电视,只从这一点看上去,多少有一点人道主义精神的。各式各样的精神病人,有各式各样的表现,大多数急着上前与我交谈,诉说自己怎样被父母逼着送到这里,自己本来是没病的,父母判断错误,没有几个承认自己有病的,这就是精神病人的特点,对疾病无自知力,不求治,他们都想着要出去放风一下,躁狂症的根本闲不住,他们有的唱歌,有的在跳舞,忧郁的则是沉默寡言,只坐着不动,有一位19岁的孩子,把头歪着,两只手抬起,好象是在拉小提琴,动作一直持续着做着,丝毫不觉得累,他正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之中,这就是精神病人的木僵状态,问他在想什么,他说:在想1加1等于3的问题,那个姓马的病人说,你真笨,这是小学生的奥数题目,怎么还不知道?我便问这姓马的病人:那你知道么?他说那不太简单了:“1.3加1.3等于2.6,2.6四舍五入不就是3么,1.3舍去小数点,不就是1加1等于3么。
于是,我惊得目瞪口呆,原来精神病人他们的智商与思维都不比常人差,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世界,他们中大多数的人活着没有痛苦,有的还十分快乐,而且,很多还是高级知识分子人材了,这里象是一个小社会,各阶层、各种身份的人都有,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感受,就是他们觉得自己没有病,却被关了起来,等到他们知道有病的时候,精神病也就到了康复期了。
一位研究所的60多岁的老太太,是一位老知识分子,竞然问我:什么是精神问题、什么是心理问题、什么是生理问题,这位老太太思维敏捷,知识丰富,已经到了极为专业的程度,我在给她做解答的时候,感觉到她的病已经好了差不多了,但是在精神科工作十几年的小樊却说她仍在发病期,原因是她始终未解答,她为什么要把东西送给别人,对自己的行为应该怎么看,她对疾病还未有所知。樊说:有些精神病人基本是看不出来的。
两小时的接触,热情的精神病人,在与我们交谈后,缠着要我的地址,可惜,我只能骗他们:出去再给你们,但是,我知道,我不会把地址、通讯给他们,只能让他们白等了,可是,他们当中没有一个是可怕的,要打人,要伤人的,也许病情都得到了控制,我与他们坐在一条凳子上,促膝谈心,知道他们的聪慧而丰富,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只是他们有他们的精神世界。一个极其美妙、充满离奇幻想的世界。
我觉得我不应该骗他们,并让他们等待。但是我却只能这么做。不过小时候对精神病人的恐惧却已荡然无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