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经八月了,暑期已过半。据说不少孩子在暑假中会有“暑期综合征”:空调、熬夜、美食、手机、追剧、懒床。岂不知,许多家长也有“暑期焦虑症”:生活压力大,对孩子教育的预期或结果没有底,两个月的假期,是一年的六分之一:孩子离开了课堂,岂能就这么白白放飞!所以焦急忧虑,煞费苦心为孩子打造人生计划。
安排补课班、兴趣班,早晚接送孩子,担心暑期生活没规律……目前,许多父母患上了“暑期焦虑症”。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亦不断增高。患上“暑期焦虑症”的家长,一到孩子的假期就莫名其妙焦虑起来,一方面想让孩子过一个快乐的假期,一方面又担心其生活没规律,学习没计划,就不断给孩子“加码”。最终收获的结果大多相似:家长焦头烂额,孩子厌学逃学。
家长之间还互相攀比,大家互相较劲给孩子报了哪些课外班、特长班。家长的焦虑又与培训机构的诱导和刺激脱不了干系。当“初中学高中课程、小学读初中课程、学龄前认字过百、入幼儿园前学数字加减……”成为多数孩子的常态,大量的培训机构举办提前教育、进行学校课程内容教学,大搞应试强化训练,当一些强势的培训机构,从教辅的功能越位成为评价孩子资质的裁判员,再有定力的家长恐怕也难以抑制把孩子送进培训机构的冲动。似乎唯有如此,才能“心安”。
然而,这种焦虑真的有必要吗?假期也马不停歇就能够成为学霸吗?又如何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教育是一场长跑,比拼的是耐力,抢跑者不一定是最后的赢家,因为起跑线上的角逐决定不了终点的胜负。教育也不是“烧钱游戏”,如果烧钱就能让孩子成为学霸,那么高考状元也就不会主要来自公务员和教师家庭了。
假期的意义,就在于使孩子从紧张的学习中短暂解脱出来,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全面成长,切忌变成孩子的“又一学期”。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却莫知无用之用”,尊重教育规律,适当地放手,给孩子一些享受“无用之用”的自由时光,好过把他们的假期生活也安排得密密麻麻、满满当当。想明白了这一点,焦虑也就可以化解几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