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连云港心安草心理咨询中心!
案例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案例分析
施琪嘉:精分《七宗罪》,告诉你人性为何如此残忍,又该如何救赎
新闻来源:    点击数:3464    更新时间:2017-9-18    收藏此页

《七宗罪》是一部挂着宗教名义的刑事侦探片。天主教里的七宗罪是指暴食、贪婪、懒惰、忌妒、愤怒、骄傲、色欲。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暴食

 

电影里******个死去的人是因为“暴食”,死者被迫吃很多东西,受尽折磨而撑死。但是,在但丁的《神曲》里,对暴食者的惩罚是不让他吃东西,饿死他;而在天主教义里,则是给这个人喂老鼠或者蟒蛇,撑死他。

 

进食障碍的三种类型

 

在当今,作为一种典型的心理疾病,进食障碍分为三种类型。

 

厌食症。厌食症患者不怎么吃东西,所以很瘦。在所有的进食障碍患者中,50%60%的人会把自己饿死。对厌食的人做心理治疗,首先要让他进食,补充能量,因此行为治疗才是******步。在临床中我们会看到,与食物有关的疾病有时并不是肥胖,反而是饿死。

 

贪食症。这类患者会吃很多东西,然后再吐出来,这就是贪食症的典型特征。很多人会选择吃面条,因为面条容易吃进去,也容易吐出来。速食也非常受欢迎,因为可以在超市里快速地吃,然后再吐出来。由于超市里的速食特别多,很容易吃到,所以贪食症的发病率也跟着上升了;而由于贪食症患者吃了东西后又会吐出来,所以他们的体重跟正常人一样,甚至比正常人还瘦。

 

肥胖症(暴食症)。从身体质量指数(BMI)来看,厌食症少于17%,贪食症位于17%20%,暴食症会超过30%50%。暴食症患者很少运动,也不会吐。一般来说,BMI超过30%就是肥胖,在《七宗罪》中,暴食者的BMI明显超过30%,属于极其明显的肥胖。他在撑死之前就已经非常肥胖了,这就是罪犯对他的惩罚。

 

在进食障碍的这三种类型里,99%以上的厌食症患者和贪食症患者是女性,而肥胖症多出现在男性中。由此可见,不吃或者吃了之后吐出来,这种现象在女性群体中比较多见;而吃了不吐的一般是男性。

 


暴食的心理机制

 

暴食又叫饕餮传说饕餮是长着一张大嘴的动物,见到什么东西都吃,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很复杂的名字。饕餮本来是一种动物的名词,现在变成了一个形容词,比如“饕餮大餐”。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说,每个人小时候对母亲的感觉都是从口唇开始的,弗洛伊德称之为“口欲期”。

 

在荷兰有过一项研究,对1945年(二战的******一年)出生的婴儿进行了长达二三十的追踪。结果发现,贪食症与肥胖症的发病率增加了,于是得出结论:婴儿在胎儿期就有记忆了,如果是食物匮乏记忆的话,他们在潜意识中就会产生匮乏感,会有“贪”的毛病。

 

贪的毛病表现在不同的方面:贪财、贪色、贪食。

 

有一个50岁的男性,他像青少年一样,手上永远都不能闲着,一定要拿着吃的东西。他喜欢做饭,妻子抱怨说他做饭的量远超食用量多倍,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说起成长史,他说,三四岁时他的妈妈去世了,父亲独自带着5个小孩子。父亲再婚后,后妈也带了几个孩子过来。他得到的母爱是不够的,而家里的食物也是不够的,所以,哪怕以后家里条件好了,他也要做很丰盛的菜。可是,家里人并不买账,因为他做的菜口味太重,很难吃。我们知道,过去没有东西吃的时候,我们会就着腌制的咸菜等才能把饭咽下去。由此可见,他的行为还保留着当年的痕迹。

 

从动力学的角度看,吃跟母爱的渴望有关。缺乏营养就是缺乏来自母亲的爱,这是对食物的贪婪,也是对母爱的渴求。所以,这不仅是一种贪婪,更是母子关系的问题。

 

对于食物的另一个解释是:一个不断被喂养的男人(胖得无法走动),需要像个巨婴一样躺在床上,而母亲很享受孩子被喂养的巨婴状态。这种状态是有意义的,因为在一些疾病中,一个孩子得病(痴呆、脑炎等)不但是家庭的悲剧,还会造成一种奇特的母子关系。

 

举个例子,最近在英国,有一个小孩的脑袋出现了问题,医院决定用呼吸机把他养活,让他在植物人的状态下成长。但是,这个小孩的父母却把医院告上了法院,因为他们照顾孩子的负担太大了。在照顾关系中,我们会发现,有时候父母亲会陷入照顾的狂热中,因为这是一种控制的关系什么都要依赖我,所以你得听我的话这也是为什么父母亲对生病的孩子的关注,往往多于健康的孩子。

 

另一个动力性的思考是,如果一个男孩子过于肥胖,他的睾丸就会被埋在腹腔里。睾丸生长需要合适的温度,在腹腔里太热会杀死精子,这样就导致他失去了生育能力,处于阉割状态。他通过这种方式不允许自己成为一个男人。换句话说,一个肥胖的男性,待在母亲象征的子宫里,难以脱离母子关系,而同时,母亲也需要全能的控制感。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贪婪

 

在电影中,第二个死亡的是为罪犯开脱的律师。他的血被淋到墙上,并涂到妻子照片的眼眶里。贪婪,可以表现在食物上,也可以表现在金钱上。

 

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有一个贪了很多钱的小处长。他把钱藏在家里,自己却不敢用,他说我没事就来这里看看这些钱,就像看到秋天的麦子熟了,内心有一种丰收的感觉。

事实上,贪婪的人不一定缺少什么。中国古代最有钱的陶朱公有三个儿子,老二在某次战役中被抓了,小儿子说要拿钱去赎人,老大争着去,******陶朱公让老大去了。陶朱公明知老二的命保不住了,却没有阻止老大去救人,别人问陶朱公为何不阻止老大?他说,老三是在我有钱以后出生的,所以对物质不贪,他救人的话会不计代价;而老大是受穷长大的,内心比较匮乏,拿钱救人时会有所顾及。果不其然,老大拿钱买通官府后,在等待弟弟被放出的当晚得知明天正好有特赦,由于心疼钱,老大把钱要了回来,而对方退回钱后,当晚就处死了老二——反正特赦在明天,今晚处死并不犯法。

 

这个故事说的是早期决定论。精神分析说的就是决定论,过去决定现在与未来;而宗教是面向未来的,你受到惩罚了,如果一直向前看并对上帝保持信心,就能得到救赎。

 

据说,摩根斯坦利银行在考察高管时,除了看学历,更看其家产的殷实情况,以预测以后这个人会不会贪污。中国有句话叫“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穷养”,但这个出发点是矛盾的。这是一个投射,女孩富养,长大后就不会用身体去换物质,可这并不适用于男孩。我们说,培养一个官员不易,中国的初级干部有几十万,培养到厅级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是穷养长大的,很容易被收卖受贿,这对国家是很大的损失。因此,男孩子也要富养,这不仅包括物质和玩乐的富养,更要多陪伴他们,给他们快乐,放手让他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贪婪反映了父母陪伴的缺失——孩子没有得到这样的感觉“我是可以的,我是被欣赏的。”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懒惰

 

第三个受害者被罪犯固定在床上一年,通过针管维持营养勉强生存,受尽折磨。罪犯让他变成了一个活着的骷髅,他用这种方式惩罚懒惰的人。

 

在《神曲》里,懒惰指的是教徒对上帝不够虔诚;而在藏传佛教中,为了以示虔诚,信众会磕长头去布达拉宫,如果不这样做,似乎就是懒惰。

 

精神分析对懒惰的解释是:特别需要被照顾。这种人常常待着不愿动,习惯躺在床上。现实中孩子的懒惰,跟勤快的妈妈有关系,因为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一个享受被照顾的孩子,一定有一个享受照顾孩子的妈妈,被照顾与照顾是全能控制感的关系《七宗罪》里那个瘦成皮包骨的人躺着不能动,这象征着在现实中被过度照顾的人,生活是无法自理的。

 

电影的这个隐喻正好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一些特点。在中国家庭里,女性需要干活,男性(包括男孩子)则不用。但是,如果我们不让孩子参加照顾自己的活动,太溺爱他们,在他们长大后,是无法承担责任的。他们会变成永恒少年,只顾着贪玩。有的爸爸在看孩子时,一边抱着孩子一边玩着手机,其实自己还是个孩子。这样的隐喻在很多电影中都是很常见的。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色欲和骄傲

 

第四个被“惩罚”的是耽溺于淫欲的妓女。第五个被“惩罚”的是一个骄傲的模特,脸被切掉弄残后,凶手让她选择是打电话求救还是吃药自杀,她选择了吃药而死。从动力学的角度看,体相障碍患者对自己的形象永远都不满意,比如明明已经皮包骨了,还认为自己太胖了。这类人多是青年女性,具有厌食症患者的某些特点,她们吃的很少,很在意穿着打扮,永远在自恋,永远在追求完美。

 

我们做心理治疗往往停留在形而上的层面,谈价值,谈孤独感,但很多时候,来访者在意的却是形而下的层面。我有个来访者,来了半年后就不来了,之后过来问我,我有什么改变没有?她说自己去整形医院当护士了,边工作边攒钱,好把自己整容成满意的样子。在我看来,她的外表与之前并没有差别,但她却感觉良好。可以这样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改动身体其实是对父母发动的攻击。

 



电影《七宗罪》角色关系的隐喻

 

电影的主角有过气警官沙摩塞、年轻警官米尔斯和他美丽的妻子翠茜,这个三角关系其实是一个隐喻。米尔斯与妻子是相爱的,但碰到了中年危机的瓶颈。米尔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满腔热血、目空一切,来到新城市追求梦想。米尔斯这个角色的隐喻是,一个只表现出男性部分的人,接受不了女性的部分,于是显得很狂暴。

 

这三个人,可以看作一个人完整人格的三个部分,或者说三种自我:成熟稳重、能自控的退休男性;血气方刚的男子;具有女性气质的女人。米尔斯和沙摩塞不和,通过翠茜邀请沙摩塞回家吃晚餐而达成了和解。中老年的沙摩塞会答应翠茜的邀请,因为他具有妥协的能力,体现了中老年人有温柔的女性这一部分。当翠茜怀孕时,她只告诉了沙摩塞而不是丈夫,体现了人格中女性这一部分想要与父亲对话,而不是与同龄的丈夫。

 

或者进一步说,这部电影涉及了四个人格——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这四个部分。


• 内心邪恶和阴暗的罪犯角色,以犯罪对抗七宗罪。而七宗罪恰是我们每个人的阴影,是我们内心的原罪。

• 特别阳刚的部分,尤其是男性,很容易失控并变得愤怒,被愤怒情绪所左右。

• 特别温柔、美丽且具有创造力(能够生孩子)的女性部分,愿意为爱做出牺牲。

• 成熟、稳重、能够控制情绪的男性部分。

 

我们每个人的人格中都有这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或多或少,有的人男性特质多一点,有的人阴影的部分多一点,而且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呈现。

 

这部电影极具隐喻性,一方面列举了人性阴影部分的七种类型,另一方面说明了一个人的人格是需要成长的,先是经过男性气质到女性气质,******升华到一个综合的性质,就像沙摩塞那样有着母亲的聆听和接纳。

 

电影的结局也是有隐喻性的。一个人成熟了以后,其他三个部分(邪恶、失控、牺牲)会消失:邪恶阴影被枪杀意味着结束,血气方刚的男性被关意味着情绪不再失控,美丽的妻子也付出了牺牲的代价(这种牺牲是迈向成熟的必要步骤,一个人走向成熟会背负创伤的代价,有时候这一代价会比较大)。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的成熟,经历了血气方刚的男性部分,经历了贪婪嫉妒等阴影的部分,到达了女性有创造力的、温柔的部分,******才能到达真正成熟的部分。理解了这一点,对于看似悲剧的电影结局,就不会感到悲伤了。

 


互动问答精选

 

问:穷人会不会更容易胖?

 

答: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胖跟饮食习惯以及摄取的食物的结构有关系,比如,碳水化合物更容易让人发胖。所以,胖跟穷富没有绝对的关系。不过,稍微发胖一点,从进化的角度说,是青年人向中年人低头的生物性选择。

 

问:胖是不是一种防御?

 

答:首先,可以通过吃减轻焦虑,比如,失恋的时候吃甜食,焦虑的时候喝水;其次,是对性的防御,吃胖以后性的特征就会减少;再次,是害怕分离的防御,害怕离开父母——一个人需要被照顾就离不开二元关系。

 

胖与瘦的心理表征是:瘦是不吃东西,是过度控制,这需要毅力;而胖是吃个不停,这是失控。控制冲动与匮乏是一回事——凡是相反的两面,都是一回事。正是因为有获得的冲动,他才要去拿和吃,可是这个东西是他不需要的,所以他会吐出来,吐得次数多就变成了厌食,而不吐就会成为胖子。

 

问:挑食的孩子与母亲是什么关系?

 

答:一个挑食的孩子是在挑爱。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很好的话,孩子的食欲就会很好。如果母亲对孩子控制较多,孩子就会有吃的问题:含在口里不咽,或者直接吐出来,或者挑食。他用吃的动作来表达对母爱的选择——这不是他希望的母爱。

 

问:孩子已经4岁了,还是需要喂食,这会不会有问题?

 

答:这是养育者的焦虑,只能说母子之间很享受这个共生的关系,所以不要有罪恶感。如果孩子很肥胖,每一餐都必须喂,母亲也不觉得有问题,那就有问题。但是,你已经提到这个问题了,说明你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在我看来这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问:贪婪如果来自早期的话,应该怎么治疗?

 

答:现在有很多人说不要溺爱孩子,这个想法的投射是:我对孩子是不是太好了。其实孩子在小时候,你怎么对他好都是不够的,因为他要无条件无限地占有父母的爱。这其实不是溺爱。儿童本来就是自私与贪婪的,但如果你给了孩子很多满足,他的贪婪就会收回去。

 


问: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整容一定是对父母的攻击吗?是不是也和现在的审美有关系——比如统一的网红脸?

 

: 从外在来说,整容确实跟现在的审美有关系,但是,作为心理学从业者,我们主要从内在来考虑。比如进食障碍,外在来看是现在的速食太方便了导致的,而内在来看则离不开与父母的关系、爱的关系。网红脸虽然跟审美有关系,但每一个锥子脸的背后,都隐藏着父母与自己的关系,而这些关系跟另外一个网红脸与父母的关系又是不一样的。

 

问:米尔斯的妻子翠茜怀孕后为什么不告诉丈夫,而是告诉了老警官沙摩塞?

 

答:前面分析电影角色的关系时,我们提到过这个问题,这里不妨再多讲一些。从隐喻的角度说,她希望和一个成熟的男性在一起——内在的孩子的那一部分愿意与能承担责任的父亲的那一部分在一起。就像现在的女性,都乐意接受比自己大的男性,从动力学的角度说,这是女性早年父性缺乏的表现:父亲在家无所作为(内在缺失)或者离家工作(外在缺失),出现的只有妈妈。

 

问:回过头看,罪犯仿佛是“看得最通透”的那一个。最终,他“勇敢”地毁灭了自己,“成全”了几个人格的“整合”?这个想法是不是太阴暗?

 

答:这是导演的想法,也是我的想法。如前所述,从隐喻的角度看,电影的结局一点也不血腥。反过来说,一个成熟的人格,肯定要付出血腥的内在代价。俄狄甫斯的隐喻是什么?与母亲乱伦,把父亲的眼睛戳瞎,看起来很血腥,但只是隐喻:这个场面意味着我们人格的成熟。正如荣格所说,我们在内心中是血腥的,这就是我们的集体无意识。

 

问:这个凶手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审判被他杀害的人,他一定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不是犯罪,这是否说明,他是无法接受自己的负面的人?

 

答:我们不能从现实的角度看这种极端的电影。首先,现实中几乎没有这样的人,即使是一些重犯,也有一部分人性。电影里的连环杀人犯就像一个神话,我们要从形而上的角度去看待:正如我一再强调的,这部电影其实是隐喻。

 

我们做心理治疗,学习精神分析,需要去看一看宗教的东西,只有在宗教里,人心的恶才被说的那么透。因为有惩罚的地狱,有作为归宿的天堂,所以可以肆无忌惮地讲人性之恶。还有一个就是你的梦,你可以讲自己在梦里做过的很可怕的事,别人拿你没有办法。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第二版删掉了自己做过的很多梦。为什么呢?因为他明白了,梦出卖了自己很多隐私的想法,他觉得羞愧。

总页数:1  第  1    页 
上一篇:连云港心理: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经典案例分析   下一篇:儿童青少年网瘾与亲子教育的关系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返回
服务电话:0518-85603105,15312133705 邮  箱: 529357153@qq.com
公司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通灌北路(******人民医院向北20米路西)东新绿苑A5-405、406室
版权所有©连云港心安草心理咨询中心  |信通网络- 连云港网络公司 技术支持  网站管理
同盟站点:连云港心理咨询 连云港心理  连云港心理咨询 连云港心理 连云港心理咨询 连云港心理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2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