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连云港心安草心理咨询中心!
案例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案例分析
解读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结 | 阿德勒
新闻来源:    点击数:3262    更新时间:2017-8-5    收藏此页

                                                                                                                            阿徳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



                                                                                                                                                                              生活的不确定性正是我们希望的来源。         ——阿德勒



“自卑情结”是个体心理学的重大发现,现在已经广为人知。众多心理学派都使用这个名词,并将其付诸实践。但是,我不敢确定他们是否都充分了解这个名词的意义或准确无误地运用了这个名词。每一位神经症患者都会有自卑情结。但是我们不能依据这一点为他诊治病患。
 
例如我们对病人说:“你现在正在被自卑情结所折磨 ”,却无法让他从自卑情结中走出来,增加生活的信心。就像我们对一个头痛患者说:“我知道你有什么问题——头疼。”如果我们问神经症患者是否感到自卑时,大多数人会说“我没有”,甚至有人会说:“正相反,我觉得自己是人群中最棒的那个。”所以,这种问题根本没有提的必要,我们只需要观察患者的行为举止就可以推断出他们会怎样表现自己。比如一个表现得傲慢自大的人,他一定在想:别看不起我,我要让你们见识一下我有多厉害。
 
如果是一个人说话时总习惯指指点点,他肯定在想:我只有这么强调,大家才能信服我说的话。这些行为上表现得不可一世的人,内心深处都隐藏着自卑感。就好像矮个子的人走路时要踮起脚尖一样,为了让自己看起来高一点。两个小孩在比身高的时候,矮个子的小孩会努力挺直身子,尽全力让自己显得高一点。这时我们要问他是不是觉得自己不够高才这样做,他肯定不会承认。所以,一个人表现得安静、柔弱、淡定并不能说明他有自卑感。
 

自卑的表现有很多种,用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
 
三个孩子******次来到动物园,当站在狮子笼前时,******个孩子躲在妈妈身后胆怯地说:“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用颤抖的声音说:“我一点都不害怕它。”第三个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问他的妈妈:“我能向它吐口水吗?”实际上,这三个孩子都感到害怕,但是每个人的表现都不相同,因为他们是依照各自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模式所做出的反应。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如果我们勇往直前,便能通过直接、实际的方法改变我们的生活,逐渐摆脱自卑感。没有人能一生被自卑感折磨,人们可以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来释放自卑感。
 
当一个人失去自信,不再认为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可以摆脱自卑感,但他依旧不能忍受自卑感的折磨时,他会继续设法摆脱它们,只是他所运用的方法是不切实际的。他不再设法克服困难,反而沉醉于一种优越感中,强迫自己认为自己有优越感。这样不但不利于消除自卑感,反而使自卑感不断累积。
 
产生自卑的真正原因没有克服,问题就会一直存在,所采取的每一个自欺欺人的行动都会让他的自卑感更加强烈。如果我们只看他的行为,而不深入去了解,那么就会认为他的行为很怪异,没有任何确定的目的。表现出的也是对生活的毫无期待,安于现状。虽然能看出他像其他人一样努力让自己活得潇洒,但却看不出改变生活的希望。
 
如果他认为自己软弱,他就会进到一种使他觉得强大的环境中去寻求庇护,而不是想办法让自己本身变得强大;如果他对一些问题感到无力解决,就有可能对他人像暴君一样的大呼小叫,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但是不管他怎样自欺欺人,他的自卑感都是存在的。时间久了,它们就会变成一种固定的情结,只要有相同的事情发生就会引起他们的自卑感,成为生命的底色,这种情况我们便可以称之为自卑情结。
 

我们可以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来释放自卑感现在,我们给自卑情结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意识到他要面对一个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表现出的无所适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愤怒、眼泪、道歉都有可能是自卑的一种表现。因为自卑感会让人感到压力很大,所以他们会通过寻求优越感的方式来释放压力,补偿自己。但这种方式是不能解决本质问题的。他们往往是把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搁置一旁,不断从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可以避免失败的事情中寻求安慰,而不是追求真正的成功。
 
在困难面前,他们会犹豫、畏缩、没有作为。这正是那些患有广场恐惧症的人所表现出来的情形。这类患者认为:“我必须待在熟悉的地方,不能走远,生活中充满了危险,我要躲避这些危险。”当脑海中充满了这种信念时,他们就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肯出来。在面临困难时,一味退缩,甚至会自杀。这时候,他已经放弃了解决生活中困难的想法,且感到无能为力。
 
如果自杀这种方式能看作一种谴责或报复他人的方法时,他们就会用自杀的方式来获得优越感。选择自杀的人,大多会将责任推给别人,他们好像在告诉别人:“我这样敏感、温柔,你们怎么能如此残忍地对待我!”每一位神经症患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限制自己的活动范围,并避免与外界过多接触。他们想要逃避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并让自己活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他们用这样的方式为自己筑起了一间“密室”,关上门,不问世事,孤独终老。他偶尔也会依据自己的经验选择用怒吼或者哭诉来统治自己的领地。总之,他们会从多种方法中,选出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如果一种方法不行,他就会尝试另一种方法,以达到获得优越感的目的。
 
但是他们并不会为改变自己的处境做出努力。例如有一些不擅于解决问题的孩子经常用哭鼻子和抱怨来赢取别人的关注,他们在其行为举止上表现出自卑情结,看似已经默认了自己的无能为力。我们把眼泪和抱怨称为“水性力量”,这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手段。
 
爱哭的孩子和胆小的孩子一样,自卑感会显露出来,他们表现出软弱的一面,内心则隐藏着想要超越别人、好高骛远的目标。相反,喜欢自吹自擂的孩子则给人高傲自大的印象,富有优越感,但是我们不管他们说的话,分析他们的行动会发现,他们也是有自卑情结在作祟,他们只是不敢承认自己有自卑感。

此外,恋母情结也是神经症患者的一种情形。如果一个人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那么他也无法治愈神经症。假如他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自己的家庭中,那么他们的性欲问题也只能在家庭中寻求解决。由于安全感的缺失,他从来不把自己的兴趣扩展到熟悉的几个人之外。因为他已经能很熟练地掌控这一范围内的人,如果接触新的人,他害怕不能按他习惯的方式来控制局势。
 
有恋母情结的孩子大多在家是被母亲过度宠爱的,他们从小就知道:他们的愿望是一定可以实现的。根本无需离开家庭去赢得爱,无需为梦想的实现做出努力。成年后,他依旧会依赖母亲。在爱情中,他要找的并不是平等的伴侣,而是一个为他服务的仆人,他最忠实的仆人就是他的母亲。每一个被母亲宠坏的孩子都可能有恋母情结,母亲不让他们逃出自己的世界,不让他们与父亲过于亲密。
 
神经症患者总表现出行为受限的特质。口吃的人讲话常常会表现得犹犹豫豫。他们想要与人交流,但是他们的自卑感又让他害怕不能顺利完成,说话时就会表现出犹犹豫豫的样子。有一些人到中年还找不到工作,到适婚年龄也害怕谈婚论嫁,他们都有自卑情结。有手淫、早泄、阳痿和性心理障碍的人,也都是因为有自卑情结。
 
生活很短暂,也很脆弱,但我们绝不能放弃寻求生活的意义。自卑感本身并无可厚非,它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比如,只有人类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会进一步学习,以便更好地在世界上生存。可以说,自卑感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我们假想一个外星人来到地球,他一定会说:“地球人组建了各种社会机构,为避雨建了房子,为保暖生产了衣服,为交通便利修了道路,他们一定觉得自己是地球上最弱小的居民。”的确,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类的确是所有动物中最弱小的。我们没有狮子和猩猩那么强壮,也不具备很多动物拥有的自我保护的能力。有些动物为了取长补短也会群居生活,但人类比世界上的任何动物都更需要合作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婴儿的身体是非常脆弱的,他们需要大人多年的精心呵护和照料。每一个人都是从婴儿时期开始的,如果人类之间不能合作,就只能任环境宰割。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没有学会合作,那他就会越来越悲观,并引发自卑情结。我们也知道,即使具备良好合作能力的人,也难免会遇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任何人都不能说自己已经是一个完人,可以解决生活中所有的问题。
 
人的一生很短暂,生命很脆弱,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克服困难,完善自己,绝不能放弃努力寻求生命的意义。但是,只有与他人合作,融入社会,才能实现这一目的。我们知道人类永远无法达到生命的终极目标。如果一个人已经没有任何做不到的事情,那么他的生活一定是索然无味的。当一个人生命中所有的事情都已预知,那么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生活的不确定性正是我们希望的来源。当我们能知晓任何事物,探索和讨论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科学也不需要发展了。当我们的一切都是一个设定好的故事,曾经让我们追求的宗教和艺术也都失去了意义。幸好,生活并不是如此,有许多新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我们需要在社会中不断奋斗,勇往直前。然而,神经症患者在初入社会试图解决问题时就遭遇了阻碍,致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停留在很低的水平上,他们所面临的困难比其他人会更大。

 
正常人一般会合理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也不抗拒新的问题出现,在寻求解决的过程中,他们也对社会做出了贡献。他们不想成为他人的负担,不需要他人的特殊照顾。他们能依靠自己的社会经验独立勇敢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总页数:1  第  1    页 
上一篇: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心理问题经典案例分析   下一篇:林肯公园主唱自杀: 宽厚人格,是他对世界最后的担当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返回
服务电话:0518-85603105,15312133705 邮  箱: 529357153@qq.com
公司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通灌北路(******人民医院向北20米路西)东新绿苑A5-405、406室
版权所有©连云港心安草心理咨询中心  |信通网络- 连云港网络公司 技术支持  网站管理
同盟站点:连云港心理咨询 连云港心理  连云港心理咨询 连云港心理 连云港心理咨询 连云港心理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293号